撒种的人
Published on 2025-07-05 / 127 Visits
4

2025-7-6 |心灵的回归

诗歌:超越万物的爱

诗歌音频:https://share.lingtingmusic.com/song?song_id=27295

信息音频:

亲爱的家人们,主日平安!

祷告:慈爱的天父,我们感谢你,因你将救赎的真理藏在简单的故事里,使一切愿意聆听的人都能明白。今日求你开启我们的心眼,让我们在”浪子回头”的故事中,看见你长阔高深的恩典,也看见自己生命的模样。帮助我们不仅作故事的听众,更作真理的实践者,在恩典中悔改,在爱里归回。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经文:路加福音15:11-32

11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12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13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14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15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16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17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18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20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21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22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23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24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25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26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27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28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29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30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31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主题:心灵的回归

 

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头"比喻的上下文是耶稣面对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质疑——他们不满耶稣与税吏和罪人交往,认为这有失”圣洁"。耶稣连续用三个比喻回应:失羊、失钱、失子,核心都在彰显神对”失丧者"的爱与追寻。

今天我们分别把镜头对准浪子故事的三个主人公,重新审视这段耳熟能详却每次听到每次感动的故事向我们揭示的真理。

 大纲:

一、小儿子之旅——从叛逆到悔改的生命觉醒

二、父亲的形象——神圣之爱的诠释

三、大儿子的挣扎——自以为义的属灵陷阱

四、在恩典中定位生命

 

正文:

一、小儿子之旅——从叛逆到悔改的生命觉醒

1. 叛逆的起点:私欲的膨胀与关系的断裂

小儿子主动要求分家产,变相是对父亲说:"我希望你现在就死。"这在当时是极其冒犯的举动,等于将物质置于亲情之上。他带着家产”往远方去",象征着人背离神、追求世俗享乐的过程。"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描绘了罪的本质——短暂的快感后必是空虚与毁灭(箴21:17)。我们是否也以各种方式”分走”神赐予的恩典?比如将时间、才华、金钱投入到远离神的追求中,用忙碌、娱乐或私欲取代与神的关系。罪的本质从来不是"自由",而是自我中心导致的关系断裂。

2. 苦难的深渊:从挥霍到匮乏的真实光景

当资财耗尽、饥荒临到,小儿子被迫”放猪",甚至渴望猪食。这一细节有双重含义:

生理层面:他陷入了犹太人最鄙视的境地,连生存都成问题;

属灵层面:象征罪人在罪中耗尽一切后,只剩下羞耻与绝望(诗51:17)。

但正是这种"穷苦”成为觉醒的契机——当人承认自己”饿死"的属灵困境,才可能转向神。正如奥古斯丁所说:"我们的心若不归于你,就不得安宁。"

3. 悔改的归程:从自我辩解到诚实认罪

小儿子的”醒悟"包含三个关键转变:

认知的转变:从”远方的放荡"到"父亲家的丰富",看见神的恩典本是充足;

言语的转变:承认"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将罪的本质指向对神的背离;

身份的降卑:放弃"儿子"的名分,甘愿作"雇工",从心里觉得自己"不配得"父亲的恩典。

 

二、父亲的形象——神圣之爱的诠释

1. 主动的爱:超越期待的接纳

父亲"相离还远"就看见儿子,说明他一直在守望。在犹太文化中,长辈主动"跑去"迎接晚辈是不合礼仪的,但父亲却打破常规,"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这是宽恕的记号,也是爱的拥抱。

恩典的本质不是"你配得",而是”我愿意"。正如神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爱了我们(罗5:8),父亲的接纳不是因为儿子的悔改"足够好",足够真诚,而是因为他是父亲。

2. 丰盛的恩典:超越功过的赏赐

父亲没有责备,反而吩咐拿来:"上好的袍子、戒指、鞋、肥牛犊"给儿子——在神眼中,悔改的罪人不是"勉强接纳的雇工",而是”死而复活”的儿女。恩典从不计算人的过犯,只欢喜失丧者的归回。

3. 永恒的视角:以救赎为乐的天父心肠

父亲说:"我们理当欢喜快乐",因小儿子"死而复活,失而又得"——这揭示了神的心意:他的喜悦不在于刑罚罪恶,而在于拯救灵魂。正如路加福音15章反复强调的:"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路15:7,10)。

 

三、大儿子的挣扎——自以为义的属灵陷阱

1. 外在的顺服

大儿子"正在田里",看似殷勤服侍,内心却充满苦毒。他的抱怨暴露了三个问题。

比较心态:"我服侍多年,你没给我山羊羔"——将恩典视为雇工的报酬,而非父子的恩赐;

定罪思维:"他和娼妓吞尽产业"——只看见弟兄的过犯,却忘记自己同为蒙恩者;

缺乏喜乐:拒绝参加庆典,因他的"义”是律法主义的重担,而非恩典中的自由。

2. 父亲的劝勉:恩典的真谛与爱的呼唤

父亲对大儿子说:"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这表明

恩典的根基是关系:大儿子无需"赚取",因他本是儿子,拥有一切;

爱的本质是分享:父亲的欢喜不是偏心,而是对"失而复得”的救赎奇迹的回应;

属灵的成熟在于同乐:真正的基督徒喜乐,在于看见神的旨意成就,而非计较自己的得失。

 

四、在恩典中定位生命

1. 对"小儿子"的提醒:悔改永远不晚

无论我们在罪中走了多远,神的恩典始终敞开。圣经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约壹1:9)。重要的不是”我有多坏",而是"我是否愿意归回"。就像那位税吏,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3),就得称为义。

2. 对"父亲"的仰望:恩典是救赎的核心

基督教的本质不是"道德改良",而是"恩典救赎"。神的爱不是基于我们的配得,而是出于他的本性。正如以弗所书2:8-9所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我们之所以能站立,全因神的恩典托住。

3. 对"大儿子"的警惕:避免律法主义的陷阱

许多基督徒像大儿子一样,用"服侍年数"“圣经知识""道德标准"衡量自己与他人,却失去了恩典的喜乐。真正的信仰不是"我比你好",而是"我需要你,如同需要神的恩典"。我们当学保罗的谦卑:"我是罪人中的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提前1:15)。

 

思考与应用:

一、我更像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是远离神的浪子,还是自以为义的长子?求神光照我生命中需要悔改或放下骄傲的地方。

二、这个月尝试向"不配得"的人显出恩典。比如我们的配偶,父母,儿女,同事,邻居……原谅一个伤害自己的人,接纳一个被排斥的人,如同神接纳我们一样。

 

祷告:主耶稣,谢谢你用浪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你愿意接纳一切归向你的人。求你赦免我们常常远离你,或在自以为义中迷失。帮助我们像小儿子一样诚实悔改,像父亲一样活出恩典,也警戒我们不陷入大儿子的骄傲。愿我们的生命成为恩典的见证,让更多人知道:天父正在守望,等待每一个浪子回家。奉你的名祷告,阿们!

2025-7-6宣教日引音频

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大风卷着萨满的祭烟,游牧民族世代向长生天(腾格里)叩首,祭洒手中的马奶。然而,忽必烈征途中遇见了藏传佛教。他发现,面对悍勇的雪域奇兵,佛教比刀剑征服更有力量。这位草原强人也器重西藏僧侣八思巴的博学,奉他为帝师,统摄西藏和天下的教务。

佛教种子吹向草原,也被权贵捏作筹码,用来认可俺答汗是忽必烈的转世、把蒙古活佛转世绑定在贵族家中。尽管帝王以佛教为棋,百姓却信得至诚。逐水草而居的原野上,佛寺是唯一的定居地标,商匠市集环绕。

近代,蒙古佛教在中俄共产制度下元气大伤。苏联解体后,乌兰巴托的甘丹寺致力重振佛教。如今,半数外蒙人认同自己是佛教徒。此外,矿产丰饶的内外蒙,长年资源外输、耕牧环境恶化,但财富握于政商手中,百姓并未搭上共同富裕的列车。

代祷文

天父,你是创世之主,铺展无垠的草原,赐给牛羊肥美的草场,使游牧人也得饱足。如今,蒙古牧民面临气候与环境恶化,生计与牲口需要你加倍的恩典眷顾,愿他们经历到「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而将谷和奶酒欢呼献上,称颂耶和华罗以。许多蒙古人放弃了草原骏马,挤进城市求生,求你使那曾驾驭缰绳的手,培养出新技能,与孩子适应变迁,在城市立足。你感动政商不单角逐利益棋局,更有让经济、社会和环境共赢的抱负,优化采矿规范与劳动者的利润分配,参与社会建设与回馈。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