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种的人
Published on 2025-08-17 / 146 Visits
1

2025-8-18|人手所弃的,却成为大能的勇士

诗歌:

诗歌音频:https://share.lingtingmusic.com/song?song_id=240

信息音频:

问安

亲爱的弟兄姐妹,平安!感谢主的保守和带领,帮助我们每一天都可以来学习祂的话语。

祷告:

慈爱的天父  感恩祢每一天看顾和带领,使我们能够来到你面前同心领受并学习你的话语,求祢帮助我们更深地认识祢,并认识我们自己,也在我们心中做引导的工作,使我们可以正确的看待每一个人。如此交托仰望,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  阿们!

经文:士11:1-11

【士11:1】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儿子。耶弗他是基列所生的。

【士11:2】基列的妻也生了几个儿子。他妻所生的儿子长大了,就赶逐耶弗他,说:“你不可在我们父家承受产业,因为你是妓女的儿子。”

【士11:3】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

【士11:4】过了些日子,亚扪人攻打以色列。

【士11:5】亚扪人攻打以色列的时候,基列的长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来。

【士11:6】对耶弗他说:“请你来作我们的元帅,使我们可以与亚扪人争战。”

【士11:7】耶弗他回答基列的长老说:“从前你们不是恨我、赶逐我出离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

【士11:8】基列的长老回答耶弗他说:“现在我们到你这里来,是要你同我们去,与亚扪人争战,你可以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

【士11:9】耶弗他对基列的长老说:“你们叫我回去,与亚扪人争战,耶和华把他交给我,我可以作你们的领袖吗?”

【士11:10】基列的长老回答耶弗他说:“有耶和华在你我中间作见证,我们必定照你的话行。”

【士11:11】于是耶弗他同基列的长老回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领袖、作元帅。耶弗他在米斯巴将自己的一切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

引言:

弟兄姊妹 你是否看过古装宫廷剧?里面故事总少不了一个情节:某位“庶出”的皇子或公主,因为不是正宫所生,母后的身份比较低下,就被兄弟姐妹打压排斥,甚至被逐出宫门。虽然他/她身世卑微,却往往在未来大难临头时被请回来拯救国家,作为领导人,这类人物设定,在电视剧中常见,但在圣经中也真实地发生过。

耶弗他的故事就是这样。他出身低微,母亲是妓女,兄弟怕他继承家产,然后被赶逐出去,流亡在外。但在危机之时,那些曾经弃绝他的人却来求他回归,领导他们打仗,因为他被称为大能的勇士。这不仅是一段古代以色列的历史,也是一面镜子,照出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是如何去看待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今天这一段经文看起来是比较有故事性的,可能我们也听过,见过类似的,但虽然类似,但其背后的意义却不一样。因为人所看重的和神所看重的是不一样的,神并不按着人的身份、地位或财富来衡量他的价值,因为“人”是按着神的形象所造的,是神所宝贝的,所以在神眼中,是尊贵且有意义的。

 

身份与价值的定义 

在士师记11章的第一节,一开始就讲到:“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但紧接着却告诉我们:他是妓女的儿子,是基列所生的,被兄弟赶出家门,然后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一群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

首先先了解耶弗他在神眼中的定义——大能的勇士,在以色列的背景中,这个词不是随便用的。“大能的勇士”不是只指外在的力量,更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肯定。在圣经中也只有极少数人被这样称呼。

在士6:12神的使者对基甸说:“大能的勇士,耶和华与你同在。”那时候基甸只是个藏在酒醡打麦子的软弱青年,并不清楚他的呼召和使命。

在撒下23章里,也记载了大卫手下那些被神使用、战无不胜的精兵勇士,他们也是被称为“大能的勇士”。

所以这称呼背后有三重意义:

第一,他有军事能力,有实战经验的人;

第二,他在百姓中有一定的战术声望,是人会跟随的领袖;

第三,他是神所拣选、神所呼召来完成使命的器皿。

同样是神对耶弗他的看法和定义,跟人的看法完全不同,因为在人眼中,他的身份是“妓女的儿子”,是不配承受父业的。因为在以色列的传统律法里,私生子或妓女生的孩子在家族中被看作不洁,是没有资格继承产业的。所以他的兄弟后来联合起来,把他赶出家门,就是为了切断他对父家产业的权利。所以可以看到,大多数的时候人看待一个人,都是以出身来定义一个人的价值,以血统来决定你配不配得,但神却不是这样看待人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耶弗他逃到了陀伯地,而“陀伯地”这个地方是社会边缘化的人聚集之处。经文说,“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这里的“匪徒”可能是一些被边缘、被排斥的青年、战士,他们没有归属,却愿意跟随耶弗他。我们会不会觉得他就这样堕落了?但其实,这正是神对耶弗他的预备,神在这个“被弃之地”,训练他作战、组织、带领的能力,使他学会如何供应并管理一群人。而这群人,也正是后来耶弗他击败亚扪人的核心部队。

 

所以紧接着在第4-7节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当以色列人被亚扪人攻击的时候,这些基列的长老就到“陀伯地”去找耶弗他,请他回来做他们的元帅,好带领百姓与亚扪人征战。但是弟兄姊妹我们要思想一下,这群长老真的是看重这个人,还是这个人的能力和价值?我个人觉得,这些长老并不是真的从心里认可耶弗他,他们只是因为需要这样一个人,站出来为他们去争战,能为他们胜过亚扪人,不在被掳和欺压。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耶弗他成为以色列人的领袖。

 

所以一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在神眼中是不一样的,并不是由人来定义的,完全是出于神,神若要使用一个人,就一定会使用他。神若要预备一个人,就会让他经历一些事情,透过那些经历,不断地认识神、经历神,将来成为神手中的器皿。耶弗他过去虽然是被兄弟赶出去的,如今却反被这群长老过来邀请他:“请你来做我们的元帅。”所以也是7节 耶弗他对基列的长老说:“从前你们不是恨我,赶我出离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什么到我这里来呢?”他的这句话,一个原因可能是当初他被赶出去的时候,这群长老其实也默许了这件事情发生,没有出面保护他。他知道,这群人心中仍未真正接纳他,只是因为当前的战争压力,不得不去找他。所以耶弗他的这种反问,是一种带着责问与提醒的意味。就比如今天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接触一些你不喜欢的人,然后一起同工。耶弗他喜欢这群长老吗?他未必如此,但是他还是选择顺服在神的权柄之下,并不以自己的感受为主。

 

所以弟兄姊妹,我们想一想,今天我们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态度?是否知道每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以人眼光来定义和评价。在林前4:3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所以我们也没有什么资格随意的去定义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人的生命完全掌管在神的手中,可能在人的眼中他一文不值,但在神的眼中却是宝贵的。

 

耶弗他的故事,也象征预表中的耶稣,起初也被人弃绝,被犹太人不接纳,但仍甘心乐意献上自己成为永远的赎罪祭,成了我们的救主,被神立为房角石的那一位。所以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是按着神的话看,还是按着人的声音来看?是否也轻看别人?或者说,我是否也曾被轻看,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相信,我们在神眼中的价值本身就不是被外在的事物所定义的。清楚知道在神的眼中,你是谁,比别人说你是谁更重要,我们都是被爱的,这是圣经清楚的告诉我们的,所以人的标签不等于神的拣选和神眼中的价值。

 

所以耶弗他就是这样一个虽然被“人所弃的,却被神所用”,最后成为以色列的领袖。所以这一段经文也提醒我们,神在我们心里,祂在带领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我们不需要清楚的知道未来会如何,因为这一切都掌管在神的手中。所以今天我们同样也要学习,从神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去爱一个人,而不是凭着他的身份、地位、财富,来衡量他的价值。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照着神的形象所造的,都是神眼中的瞳人,是祂所宝贵的,是祂手中的器皿。神要怎么使用一个人,有祂的心意,没有人能知道他将来的结局,而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才有意义,而是在神的眼中,他本身就有价值、有意义。

 

在最后几节经文里,耶弗他就和基列的长老一同回去,百姓立他做领袖、做元帅。他也将自己的一切话都陈明在耶和华面前。就是【士11:9】耶弗他对基列的长老说:“你们叫我回去,与亚扪人争战,耶和华把他交给我,我可以作你们的领袖吗?”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今天该有的心志,不用试图去知道未来会如何,只要我们存着这样的心志就可以了,十字架的道路,虽然会有艰难,也可能因此退却、不想继续了,但如果我们带着信心,用神的眼光来看自己、看别人,神必在我们的生命引导我们,使我们可以活出他的见证,参与在祂所要成就的事。

 

我们今天也要去学习、去反思,不要用世人的眼光来定义属神之人的价值与意义,不要被世属的价值搞混淆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那“被弃”的人,今天我们也许软弱、渺小、毫无力量,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没有关系,在神眼中我们就是祂宝贝的,我们只要尽上自己的本份。而神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个计划、将来所要成就的旨意,是任何人都不能定义的,因为祂爱我们直到永远,不会改变!

 

最后愿我们都成为那“房角石”——如同耶稣一样,虽被人弃绝,却被神使用,成为永远的赎罪祭。今天我们虽然软弱、但却靠主刚强;也像耶弗他一样,虽然出身卑微、母亲是妓女,被兄弟赶出,但却在神的预备中成为拯救以色列的器皿。

反思与应用 

一、当我们看待自己或他人时,是根据过去的背景、外在的条件来评论和定义的嘛?

二、我们是否常常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工作、财富或社会地位,就对他有意见或偏见?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感谢你的带领和保守,让我们能够一同来学习你的话语。主啊,借着经文提醒,我们即便在人的眼中我们可能是被拒绝、被轻视的,但在你眼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你所宝贝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是被外在条件、人对我们的看法,或世俗的标准所定义,而是在你眼中,是你所深爱、所拣选的,求你也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自己。

 

如此感恩祷告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 阿们!

2025-8-18宣教日引

一首古老诗歌从远处传来:「一个家、一颗快乐的心、一个爱人。」(Ye pain dari, ye del x asi, ye tia kali.)歌声回荡在伊朗札格洛斯山谷间,那是游牧民族马马萨尼人的家园,他们赶着牛只,行过四季,一切足矣。

1960年代,巴列维政府有意推行国家改革,大手一伸,将土地收归国有,流放、处决马马萨尼部落首领,大批族人被迫过上定居的城市生活,成人加入工作竞争,下一代则走进学校,或出国深造。结果,马马萨尼人确实达成阶级流动,在军事、医疗、商业等领域任职,但经历的苦楚一言难尽,这也成了马马萨尼歌手的创作题材,这些歌曲保有其民族特有的旋律与风格,使用传统乐器萨兹(Saz)、诺卡雷鼓(Noqareh)。

「约书亚计画」显示,马马萨尼的总人口超过13万人;而根据2008年的游牧人口统计,马马萨尼群体中仅存1.5万人从事游牧业,其余皆迁往城市。马马萨尼人是卢里人(Luri)的分支,民族信仰是什叶派伊斯兰教。马马萨尼圣经译本仅部分完成,但已有网路圣经资源。

代祷文

天父,马马萨尼人过去的伤痕,使他们即便在各领域安身立命,心中仍对回不去的家乡怀着深深的向往。愿那些在山间游牧或在城市努力求生的马马萨尼人,都在你的爱中知道自己有不动摇的家——一个永远欢迎他们、永不消失,能抚平他们心灵皱褶的地方。愿他们的乐器不只弹奏哀伤的流离歌,终有一天响起得救的乐歌,充满喜乐与生命力,见证你更新一切的大能!甚愿你推进圣经翻译工作,并呼召深谙游牧传统的宣教工人,愿意付上跋山涉水的代价,找寻马马萨尼人。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