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L
诗歌:按真理而行
诗歌音频:https://share.lingtingmusic.com/song?song_id=15199
音频:
信息分享:
问安: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在基督耶稣里问你安,感恩在美好的清晨我们一同来到天父的面前,学习祂的话语,祂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是我们路上的光。今天让我们一起带着D告的心走进S的话语。愿圣灵亲自感动我们,喂养我们的生命,奉基督耶稣宝贵的名求,Amen!
经文:士11: 12-28
12 耶弗他打发使者去见亚扪人的王,说,你与我有什么相干,竟来到我国中攻打我呢?
13 亚扪人的王回答耶弗他的使者说,因为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的时候占据我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现在你要好好地将这地归还吧。
14 耶弗他又打发使者去见亚扪人的王,
15 对他说,耶弗他如此说,以色列人并没有占据摩押地和亚扪人的地。
16 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乃是经过旷野到红海,来到加低斯,
17 就打发使者去见以东王,说,求你容我从你的地经过。以东王却不应允。又照样打发使者去见摩押王,他也不允准。以色列人就住在加低斯。
18 他们又经过旷野,绕着以东和摩押地,从摩押地的东边过来,在亚嫩河边安营,并没有入摩押的境内,因为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
19 以色列人打发使者去见亚摩利王西宏,就是希实本的王,对他说,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往我们自己的地方去。
20 西宏却不信服以色列人,不容他们经过他的境界,乃招聚他的众民在雅杂安营,与以色列人争战。
21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将西宏和他的众民都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得了亚摩利人的全地,
22 从亚嫩河到雅博河,从旷野直到约旦河。
23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百姓以色列面前赶出亚摩利人,你竟要得他们的地吗?
24 你的神基抹所赐你的地你不是得为业吗?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面前所赶出的人,我们就得他的地。
25 难道你比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还强吗?他曾与以色列人争竞,或是与他们争战吗?
26 以色列人住希实本和属希实本的乡村,亚罗珥和属亚罗珥的乡村,并沿亚嫩河的一切城邑,已经有三百年了。在这三百年之内,你们为什么没有取回这些地方呢?
27 原来我没有得罪你,你却攻打我,恶待我。愿审判人的耶和华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中间判断是非。
28 但亚扪人的王不肯听耶弗他打发人说的话。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以真理为锚:耶弗他在冲突中的坚守与智慧
大纲:
一、边界纷争中的“主权与公义”
二、“以善胜恶”与“温柔见证”
三、“坚守原则”与“交托主权”
一、边界纷争中的“主权与公义”
士师记11章12-28节的核心冲突,本质是对“主权归属”与“公义标准”的争夺。亚扪王以“先祖产业”为由索要土地,耶弗他则以历史事实回应:以色列人出埃及后从未侵占亚扪地界,甚至曾“恳求借道,愿意付费”(15-16节),所居之地实为从亚摩利王手中夺取,与亚扪无关(21-23节)。这段对话的背后,是耶弗他对“上帝主权”的坚守——他明确提到“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将西宏和他的国交在以色列人手中”(23节),将土地归属的终极依据指向上帝的带领。
这一真理在圣经中贯穿始终:诗篇24篇1节宣告“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表明一切主权的源头是上帝,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占有需符合祂的公义法则。申命记16章20节也强调“你要追求至公至义”,说明公义不是主观立场,而是上帝所定的准则。耶弗他的回应之所以有力量,正是因为他没有陷入“各执一词”的争论,而是锚定了“上帝是终极主权者”这一真理,这为我们处理一切纷争提供了根本视角——无论矛盾多复杂,最终都要回到“是否符合上帝的公义”来衡量
二、“以善胜恶”与“温柔见证”
耶弗他与亚扪王的交涉,展现了“在冲突中活出真理”的智慧。他没有因对方的无理要求而愤怒反击,而是先“差遣使者去见亚扪人的王”(12节),以和平姿态开启对话;面对对方的错误指控,他没有指责谩骂,而是逐一摆列事实:“我们从埃及上来的时候,你没有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就转过去,走旷野的路”(16节),“耶和华我们的神把西宏和他的国交在我们手中,我们就得了他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22节)。这种“先摆事实,再论是非”的态度,正是践行了箴言15章1节的真理:“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更重要的是,耶弗他的沟通始终带着“以善胜恶”的原则。即使亚扪王“不肯听耶弗他打发人说的话”(28节),他也没有在交涉阶段动用武力,而是坚守“先尽力和平解决,再必要行动”的次序,这与罗马书12章21节“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的教导相呼应。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被误解、被冒犯的时刻:职场中被抢功、家庭中被指责、关系中被辜负。此时,耶弗他的榜样提醒我们:真理的见证不在于“赢了争论”,而在于“用温柔的态度持守真理,用良善的行为回应不义”。正如歌罗西书4章6节所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三、“坚守原则”与“交托主权”
耶弗他的行动,最终指向“坚守真理”与“交托主权”的平衡。他明确拒绝亚扪王的不合理要求,因为那违背上帝所定的边界(“这地原不是你的,是耶和华我们神赐给我们为业的”,24节),这是对真理的坚守;同时,当和平交涉无效时,他没有凭自己的力量强行推进,而是“呼叫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为我辨屈!’”,将结果交托上帝,这是对主权的顺服。这种平衡,恰是希伯来书10章36节“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的体现——坚守真理需要忍耐,而忍耐的底气在于相信上帝必成就祂的应许。
这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极具指导意义:面对价值观的妥协(如工作中被要求做违背良知的事),我们要像耶弗他一样“不摇动”,因为雅各书1章8节说“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不稳定”;但在具体结果上,又要学习“交托”,正如彼得前书5章7节“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比如,当我们为正义发声却遭遇挫折时,不必焦虑结果,因为上帝是最终的掌权者;当我们坚守原则却被孤立时,不必动摇,因为真理的价值不在于被多少人认可,而在于是否符合上帝的心意。
身为基督徒,我们要“以上帝的主权为根基,以公义为准则,以温柔为态度,以交托为底气”。无论是处理纷争、坚守原则,还是见证真理,我们都可以从耶弗他的榜样中得着力量:让真理不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化作生活中“既坚定又谦卑”的行动,正如腓立比书1章27节所说:“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或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都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思考与应用:
1. 当我为“边界”与他人争执时,是否像耶弗他那样先回到“事实”本身?还是早已让“立场”盖过了真相,用情绪代替了理性?亚扪王执着于“先祖传说”而无视现实,我是否也曾困在自己的“想当然”里,拒绝倾听与自己不同的声音?
2. 我在坚守“真理”时,是否带着耶弗他式的“温柔”?还是常以“正义”为借口,用尖锐的言语刺痛对方?箴言提醒“回答柔和,使怒消退”,可我是否在争执中只想着“赢”,却忘了真理的见证本应带着温度?
3. 当坚持真理却遭遇阻力时,我是焦虑于“结果是否如我所愿”,还是像耶弗他那样将最终主权交托?我是否相信,即使暂时不被理解,上帝也在掌权?又是否愿意在“不被认可”的忍耐中,活出“以善胜恶”的见证?
D告:
亲爱的天父,爱我们的主,感谢主垂听我们的D告和呼求。盼望我们的生命能真正在主里扎稳根基,长成更加成熟的样式。如此D告乃是奉主名求,Amen。
2025-8-19宣教日引
1980年4月,伊朗、伊拉克边境冲突不断,紧接着展开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过程中,伊拉克的反情报部门监听伊朗无线电,持续掌握伊朗作战策略,最让伊朗感到棘手的是,不论使用何种语言加密,伊拉克皆能一一破译。此时,伊朗巧妙运用其丰富的文化,使出杀手锏──塔特语,伊拉克才踢到铁板,这少见的语言助伊朗一臂之力,保住情报安全,直到战争落幕。
塔特语的使用者──南塔特人主要分布在亚塞拜然,直到伊朗北呼罗珊省一带,据统计约有40万人,他们的文化透过塔特语传递。南塔特人大多信仰什叶派伊斯兰教,也有少数逊尼派,另有部分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根据「约书亚计画」,南塔特人尚未有属于自己的圣经译本,当中也没有已知的基督徒。
代祷文
天父,早在塔特语有功于伊朗之前,你就深知南塔特人的价值,那是你舍弃爱子耶稣,重价所买赎的生命。愿运筹帷幄的主,率领宣教士为南塔特人的灵魂争战,使用十字架这个福音秘密武器,以最温柔、最出人意料的方式,攻破拦阻人心认识神的营垒,融化他们的心防,使他们愿意回到天父的家中。祈求天父,兴起有语言恩赐的工人,为南塔特人翻译圣经,破解你的爱的语言,让南塔特人得以知道福音的大好消息,愿许多人因阅读神的话而受造就、灵里苏醒。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