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Y
诗歌:立定心志
诗歌音频:https://share.lingtingmusic.com/song?song_id=26406
信息音频:
问安: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主内平安!我们今天学习的经文是:路加福音12:13-34
众人中有一个人对耶稣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耶稣说:“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 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 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耶稣又对门徒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 神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译:使身量多加一肘呢)?这最小的事,你们尚且不能做,为什么还忧虑其余的事呢?你想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 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积财在天
一、历史背景
路加福音成书约公元70-90年,是对观福音书之一。该福音书描绘的犹太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阶层分化,享有特权的地主和税吏较为富有,而一般劳动者的生活较为艰难。在犹太的传统财富观里,财富被视为上帝的赐福,但先知(如阿摩司)则批判贪婪和不义的财富积累。在社会矛盾中,遗产的分配时常引发家庭纠纷,这类事件有时由宗教领袖出面解决。耶稣针对财富问题多有讲论,祂的教导重新定义了神的国与财富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
1、贪婪的警告(12:13-15)
有人请求耶稣裁决他与兄弟的遗产分配,但耶稣拒绝担任“审判官或分配者”,拒绝承担世俗角色,而聚焦属灵教训,祂转而警告:“你们要谨慎防备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本段的主题是强调门徒生活的优先次序,前文(12:1-12)警告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并鼓励门徒忠心,本段则回应现实中的财富纠纷,引出对贪婪的教导。在此,耶稣重新定义了“生命”,指出真正的生命不在物质丰富,而在与神的关系,属灵的富足远胜物质的积累。
2、财主与仓房比喻(12:16-21)
耶稣讲述了一个比喻:一个富人因田产丰收,计划拆旧仓建新仓,储藏粮食,打算安逸享乐,但神却说:“今晚你的灵魂被取去,你所预备的归谁呢?”结论:是“在神面前不富足的,也是如此。”这个比喻直接回应了12:15的警告,说明了贪婪的后果,同时揭示人无法决定自己的生命,一切都在神的掌控之中。
3、勿为生活忧虑(12:22-31)
耶稣转向门徒,教导他们不要为饮食和衣着忧虑,祂以乌鸦不种不收却蒙神供养、野花不劳苦却美丽为例,指出神对人的关怀和护理。祂责备门徒“小信”,并教导:“你们要先求祂的国,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本段从警告贪婪转向解决忧虑,回应门徒可能因放弃物质追求而产生的焦虑。在这里,神国的优先性得到了强调,“先求祂的国”将门徒生活的焦点从物质转向属灵使命。
4、积财在天(12:32-34)
耶稣安慰“小群”勿惧怕,因“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祂鼓励变卖所有周济穷人,积攒“天上的财宝”。“小群”对应旧约对以色列的称呼(以赛亚书40:11),暗示门徒是神的选民,而施舍穷人是犹太律法的要求(申命记15:11),但耶稣将施舍的意义提升为一种属灵投资。“天上的财宝”指慷慨、服事和爱,与地上的短暂财富形成对比。
三、启示和应用
1、财富与贪婪
财富本身非恶,金钱不过是中性的存在,但贪婪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则容易被贪婪诱惑而违背神的旨意。财主的比喻揭示生命无常,真正的富足是“在神面前富足”。这并不是说让我们完全抛弃对财富的追求,受“圣俗二分”思想的影响,进入遁世的状态,而是要明白孰轻孰重,属灵财富的地位绝对高于物质财富。
2、信靠神的供应
对世俗生活的忧虑,往往反映了信徒对神主权的不信任。神既然看顾受造物,通过自然之物喂养动物,那么也必然会供应信徒所需。然而私欲会使人目光短浅,将生活的焦点集中在物质需求上,这种颠倒的秩序,必然会带来生活的焦虑。“先求神的国”表明属灵的追求优先于物质的需求。地上的财富会朽坏,但天上财宝却永远长存,因此神的国即是一种恩典的赐予,信徒当以属灵使命为生命的方向。
3、对抗消费主义
“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是一条振聋发聩的提醒,也是对当代社会消费主义的批判。如今世界各国经济体以积累财富为目的,而物质消费是拉动经济的强力措施,我们的生活被各种消费需求充斥,衣食住行无一不和消费挂钩,很多消费场景甚至用更为便捷的电子支付取消了现金支付,而现有的服务业几乎全面覆盖了生活需求,人们通过大量的购买行为获取满足。这样的便利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信徒在这样的环境中,随时面临着消费的诱惑,导致过度消费,或以家道丰富为人生目标。
“财宝在哪里,心也在哪里”,强调了生命的优先次序,属灵生命当以神为中心。主耶稣呼吁信徒应当以追求属灵满足为生命的首要目的,通过祷告、感恩和相对简朴的生活,培养对神的信靠,减少对未来的焦虑。同时,还要通过读经、祷告和团契,为永恒的生命作预备,积累可以积存在天的永恒财富。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爱我们的阿爸父,感谢你在以上的时间与我们同在。你知道我们一切的事,我们的心思意念,我们的动作存留,我们尚未度一日,就写在了册上。所以求你来监察我们的心,让我们的石心变成肉心,让我们可以有你的形象和样式,柔和谦卑,用从你而来的爱去爱人如己。主啊,求你来充满我们,带领我们,让我们有信心和力量驱散魔鬼撒旦一切的搅扰,让我们尽心尽力尽意地侍奉你,做合你心意的事,成为荣耀你的器皿。愿一切的颂赞、荣耀、尊贵和权柄,归给我们宝座上的羔羊。哈利路亚!孩子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2025-6-28宣教日引音频
印尼塞巴丁人屬於楠榜族群,族群人口約58萬,主要生活在蘇門答臘島楠榜省。塞巴丁人又可細分為住在海岸的佩西西爾人(Pesisir),和住在近郊的佩明吉爾人(Peminggir)。
「塞巴丁」一詞意為「一心」。這個實行父系繼承制的族群,將「塞巴丁」延伸解釋為「一個思想」或「一個領主」,體現出他們世代效忠單一領導者的精神傳統。塞巴丁人注重細節,他們認為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反映出個人靈魂的純淨。塞巴丁人有一句座右銘「一片土地,兩種後裔」(Sai Bumi Ruwa Jura)——「兩種後裔」指的是塞巴丁人與外來族群,體現了他們樂於接納外來移民、追求和平共處的開放胸懷。
塞巴丁人以伊斯蘭教信仰為主,其社會同時受部落法與伊斯蘭教法的約束。雖然部落法可以通過家庭協商作出調整,但伊斯蘭教法絕無商量的餘地,凸顯出古蘭經與聖訓在塞巴丁人心中的至高地位。
目前基督徒僅60人左右,僅占總人口的0.01%。
代禱文
天父,願敬重領袖的塞巴丁人認識祢這位掌管天地的獨一真神,俯伏在祢面前,成為敬畏祢的一族。願塞巴丁人親近祢這位至聖的主。唯有耶穌基督的寶血,才能真正潔淨人心,賜下完全的平安。求聖靈在塞巴丁人當中動工,興起屬靈的復興。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擋他們認識祢的愛。懇求主除去一切攔阻——無論是傳統習俗或舊有信仰,都不能攔阻福音臨到他們。我們也求主看顧當地的信徒,為他們預備足夠的信仰資源,屬靈生命穩健地成長。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