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m
诗歌:
诗歌音频:https://share.lingtingmusic.com/song?song_id=6752
信息音频:
问安与祷告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平安!我们先一起来祷告:亲爱的天父,我们感谢祢赐下宝贵的话语给我们,因祢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今天我们来到祢面前,恳求祢的圣灵开启我们的心,使我们不只是听见历史的记载,更能听见祢对我们心灵的提醒。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经文:士师记 12:1-15
1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2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3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拚(pàn)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4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5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6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准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7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8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9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10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11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12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13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14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15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主题:从纷争到合一
引言
弟兄姊妹们,你是否曾在群体中经历过因嫉妒、误解或比较而带来的伤害?有时我们可能因为没有被邀请参与,或觉得自己贡献不被看见,就心生不满,甚至与弟兄姊妹发生冲突。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群体往往不是先被外敌击败,而是先在内部因骄傲、嫉妒与纷争而瓦解。
士师记第12章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令人痛心的画面:以色列人没有一心对付外敌,反而自相残杀,失去合一的见证。四万二千条性命倒在约旦河边,只因一句羞辱、一个心态、一点骄傲。但这段经文不仅是在叙述历史,更是在警戒和提醒我们——罪如何分裂人心,但基督如何带来合一与拯救。
大纲
一、罪的分裂vs基督的合一(v1-6)
二、短暂的士师vs永恒的拯救者(v7-15)
正文
一、罪的分裂 vs 基督的合一
经文一开始,我们看见耶弗他与以法莲人的冲突。以法莲支派的地业过去虽然受到亚扪人的攻击,但是他们的土地显然没有被亚扪人占领,这一点和耶弗他的基列人一样。但是以法莲人极力反对耶弗他,因为耶弗他没有邀请他们来协助他打败亚扪人。耶弗他并没有像基甸那样巧妙地处理类似情形,而是认定他们没有响应他的呼召(但经文似乎没有提到他有发出过这种邀请),所以他是在没有得到以法莲人帮助的情况下打败亚扪人的。
然后,以法莲人用言语凌辱耶弗他和基列人,结果招致基列人对他们的凶猛击杀,甚至连那些想从约但河的渡口回到以法莲地去的落伍的幸存者也不放过。而以法莲人因为“咬不准字音”,很容易就被他们辨认出来,这就像彼得不认主时有人对他所说的:“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太26:73)。结果,以色列人的这一场内战,使以法莲人死了四万二千人!骄傲让人看不起别人,嫉妒让人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好,二者合在一起,就使神的子民彼此撕裂,甚至彼此残杀。
今天,我们若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学习在基督里彼此接纳,而不是因比较、轻视或服事的机会而心生嫉妒。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警醒,若遇到人际冲突,不凭血气回应,而是倚靠圣灵追求和睦,不在意自己得多少掌声,而在乎弟兄姊妹是否被造就,使教会成为福音合一的见证。因为教会不是竞争场,而是身体的互补,荣耀唯独当归给我们的主基督。
二、短暂的士师 vs 永恒的拯救者
接着我们看见耶弗他之死,以及随后三位士师的记载。耶弗他战胜亚扪人以后,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就死了。在他之后,有以比赞、以伦、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以比赞来自伯利恒,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经文说他的“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这显示了他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结盟的企图;以伦作士师十年,圣经只记载了他的埋葬之地;押顿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这在当时是尊贵地位的象征。
显然,这些士师的记载突出的是他们的家庭规模与社会尊荣,但并没有提到他们带来属灵的转机与信仰上的复兴。可见,人的权势、财富、家族、政治联盟都不能真正解决罪的问题,也不能带来持久的平安。这些短暂的士师,反而凸显出人需要一位超越死亡、永远活着的真正的拯救者。
今天,许多人把安全感寄托在经济、社会地位或政治领袖身上。例如,在金融市场繁荣时,大家觉得未来有保障;但当金融危机爆发时,原本的“拯救者”突然失效,许多人陷入惶恐。但弟兄姊妹们,我们当知道,人所依赖的一切——财富、关系、地位——最终都像这些短暂的士师一样会过去,无法带来真正的拯救与满足。这提醒我们不要把信心寄托在短暂的领袖身上,也不要迷恋世俗的成功或荣耀,而要定睛在耶稣基督身上,学习在生活中追求属灵的忠心与圣洁。
反思与应用
弟兄姊妹,当我们回望这段经文,会发现它不仅是古代以色列的悲剧,更是我们内心的镜子。以法莲的嫉妒、耶弗他的冲突、那场弟兄相残的内战,提醒我们:若不以基督为中心,骄傲与纷争随时能撕裂神的子民。
但福音给了我们另一条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的罪,拆毁隔断的墙,使仇敌成为弟兄,分裂成为合一。祂不是短暂的士师,而是永恒的拯救者;祂不是靠外在权势,而是靠舍己的爱来带来真正的合一和平安。
因此,身为基督徒,神对我们今日的呼召,则是离弃以法莲般的骄傲,并且离弃对短暂权势的依赖,单单仰望那位真正的士师,活出合一、圣洁与信靠的生命。
所以,愿我们:
(1)在教会中,放下比较和嫉妒,学习彼此接纳、彼此成全;
(2)在生活中,不再依靠短暂的势力和地位,而是单单仰望那位复活的主;
(3)在冲突中,要凭圣灵寻求和睦,而不是凭血气回应。
回应祷告
慈爱的主,我们感谢祢借着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人的骄傲带来分裂,人的权势转瞬即逝,但唯有祢的救恩永远长存。求祢赦免我们生命中隐藏的嫉妒与纷争,帮助我们放下血气,单单仰望祢的十字架,使我们众人都仰望祢这位永恒的拯救者。愿祢的真道在我们心中扎根,带来更新与合一,好让我们在基督里彼此接纳、彼此成全。愿我们一生都记得,我们是大罪人,但祢是大救主。求祢带领我们活出合一、圣洁与信靠的生命。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们!
2025-8-21宣教日引
恰逢其时的重要性,穆卡达姆人肯定最了解。这个民族一朝跻身名门望族,顺风顺水地在伊朗政治圈打滚数百年,虽近代不再掌实权,却仍坐拥万贯家财。
萨法维帝国(Safavid,1501-1736)统治伊朗时,穆卡达姆人受沙阿(伊朗古代君主头衔)青睐,族群不仅快速增长,更被钦点为马拉盖省总督。此后,穆卡达姆人稳坐自治总督之位,直到1925年巴勒维王朝兴起,才失去实权。学者形容,昔日的穆卡达姆人兼具领袖风范、政治手腕和经济实力,并懂得效忠统治者,因此权倾一时,不受沙阿与王储干预。 1925年后,留在马拉盖省的穆卡达姆人依然富足,只是政治影响力已成追忆。
穆卡达姆人的近况,如人数、信仰状态、需要等,无从得知。但按照传统,他们是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的群体。根据「约书亚计画」调查,他们已有圣经译本和线上福音资源。
代祷文
天父,愿曾经手握大权的穆卡达姆人,从世事更迭中,体会地上的政权都会过去,唯独真神永远掌权,便渴慕进入天父不动摇的国度。我们祝福世居高位、拥有财富及权势的穆卡达姆人,蒙圣灵动工,转而思念天上的事,将财宝积攒在天上,那里没有虫蛀、不会锈坏,更没有盗贼。恳求天父兴起福音工人前往伊朗马拉盖省,活出基督内住的生命之美,且有驯良如鸽、灵巧像蛇的智慧,谈论金钱观、地位、信仰等议题时,使人切慕真道,无不口称耶稣是主。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